bef-6.gif (3123 bytes)

CPR

【地震成因】

小常識

回首頁

 

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人工地震

人工地震如核爆。

自然地震分為:

  1. 構造性地震。
  2. 火山地震。
  3. 衝擊性地震。(如隕石墜落)

◎大部分的地震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(構造性地震)最多。

◎地震發生時,氣象局通常會發布兩種不同的數據:

◎規模,是用以描述地震大小的尺度,係依其所釋放的能量而定,以一無單位的實數表示。

◎震度,表示地震時地面上的人所感受到的震動激烈程度,或物體因受震動所遭受的破壞程度。

◎規模我們通常用M來代表規模,例如於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七日,日本阪神地區的地震規模就高達七、二。

◎震度:在台灣地區所用的震度標準共分為以下七個級數:

0級(無感) 地震儀有記錄,人體無感覺。
1級(微震) 人靜止時或對地震敏感者可感到。
2級(輕震) 門窗搖動,一般人均可感到。
3級(弱震) 房屋搖動,門窗格格作響,懸物搖擺,盛水動盪。
4級(中震) 房屋搖動甚裂,不穩物傾倒,盛水容器八分滿者濺出。
5級(強震) 牆壁龜裂,牌坊煙囪傾倒。
6級(烈震) 房屋傾倒、山崩、地裂、地層斷陷。